Sunday, October 04, 2015

我的家乡一麻坡 (一)


麻坡是位于柔佛州的一个城市。我的老家其实是比较接近麻坡市郊一个叫巴冬的小镇。说起巴冬,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其海鲜吧。这里的鱼产特别新鲜,海鲜餐馆总不乏外地人慕名光顾。巴冬著名的美食有亚参鱼,乌达,烧鱼等。
我老家就离巴冬小镇仅一公里馀一个叫巴力港光的小乡村。这村应该只有二十来户人家。村里大部分是巫裔,华裔大概也只有五、六户人家吧。
我家就建在大路旁,屋子离大路只有二十来公尺而已。在南北大道通车之前,屋前的大路是联邦大道通往新山及新加坡必经之路。十多年前这条路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到了今时今日,它还是麻坡南下巴株巴辖最佳取道方式。
老家比我还老好几岁,但几个兄弟中偏我不在那出世。理由很简单,爸妈在我出世前刚好搬出去附近的巴力丁雅经营了一间咖啡店做起小本生意来。出世那天恰好是年除夕,我赶在这喜洋洋的节庆呱呱落地。家人也因为忙于迎新年而把报生纸的申请给耽擱到年初六,而我的出生日期竟也糊裡糊塗地被报迟了六天!这事也迟至我上初中时从母亲口中得悉。
我从童年有记忆开始,老家就是父母现在还住着的那一间四十多年祖屋。不知为何,对巴力丁雅那出生地反而没絲毫印象。听说爸妈那间咖啡店做了没多久便顶了给别人。好像那时候开始爸妈便搬回祖屋与祖母,大伯还有三姑妈几家人一起住。
大伯一家人在我年纪很小时便搬离祖屋,到一公里外的巴冬镇上住。虽然如此,记忆中和大伯的五个子女还常有往来。我的两个表哥(姑妈的孩子)就比我们年长许多,所以印象中没有和他们太熟絡。姑妈一家人是在我小学三西年级才搬到马六甲住的。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和祖母同住在祖屋。它就是我们的根,我们三兄弟和爸妈的大部分回忆都在此。
谈起祖母,她在上世纪初在中国出世。和许多华人祖辈一样,祖母是很小便随父母移居南洋。对于外曾祖父母怎样辗转来到麻坡落脚,我所知不多。我比较常听说的是,外曾祖父母来马后,经多年刻苦奋斗也小有成绩。外曾祖父母在麻坡及柔佛一些郊区有上百亩的农地。在那个年代,土地相对便宜,但能有远见地以有限的财富累计无限潜能的土地,外曾祖父显然做得非常出色。题外话,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如果祖母的弟弟还守着那些地,现在必衣食无忧。但可惜他在继承后,却也陆续卖掉不少地皮。
祖母应该是十多二十岁时嫁给了祖父,婚后育有四男四女。我大伯父早夭,不知是不是禁忌使然,我们从小便把二伯父称为大伯父,排行老三的父亲就变成了老二。 爸是在日治时代出生,经历了逃难,恐慌的年代。或许还小,那些片段在爸记忆中仿佛很模糊。爸比较常提起的,反而是七零年代的Rukun Tetangga时的轮流守夜经验。那Rukun Tetangga 应该是513暴乱之后的产物吧。